畜牧设备网_养殖设备网
 
  • 匿名
收藏 | 举报 2015-12-15 10:55   关注:157   回答:0

养殖六大误区,你中招了没?

已关闭 悬赏分:0

养殖过程常见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  阉割、防疫同时进行

 

一些养殖户刚给仔猪阉割,紧接着又打防疫针,这样容易使仔猪阉割的伤口难以愈合,同时防疫效果也相对受到影响,仔猪则应在阉割后1015天再打防疫。

 

误区二  忽视消毒的重要性

 

一些养殖户阉割仔猪时,不注重仔猪皮肤、刀片的消毒工作或用人喝的白酒进行简单消毒,而造成阉割后的仔猪继发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而造成损失,正确的是要做到皮肤、刀片、操作人员手进行消毒工作同时术后做好保健,比如:肌注长效土霉素。

 

误区三  防疫的误区

 

误认为猪群在消毒后不能进行防疫(除了通过饮水免疫或滴鼻免疫不能防疫外,其他都可);

 

误认为做好疫苗就万事大吉:首先要考虑疫苗的质量,疫苗的储存情况,其次,不同阶段的猪群要使用不同型号的针头,比如:200多斤的猪使用又粗又短的针头,结果都打在皮下脂肪,如果是灭活苗,就会在注射部位形成脓肿。同时有些养殖户打疫苗时用一个针头打倒底,结果不打不要紧,打了后全群发病,而且有些养殖户恨不得在一星期把猪一生中所有疫苗全部防上,结果造成免疫失败和免疫麻痹的发生。最后,打疫苗的作用就是让猪体产生抗体,而抗体就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来源于饲料,所以必须加强猪体的营养,同时与环境和个体差异也有关联。

 

误区四  误认为怀孕母猪不能用药和打疫苗

 

误认为怀孕母猪不能用药和打疫苗:有些养猪户认为母猪怀孕后,如果用药的话,会对胎猪不利,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有些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等对孕猪采用静脉注射,药物不通过肝脏进入胎猪,毒性较大,但如果改用口服,药物经过肝脏解毒后,则安全有效,同时一些养殖户不敢对怀孕母猪注射疫苗,担心对胎儿不利,其实有些疫苗在母猪怀孕期间打是给仔猪最经济最实惠的母源抗体,如:副嗜血杆菌苗、链球菌等,能保证仔猪在某一阶段不受病原的侵袭而导致发病。

 

误区五  频繁更换抗生素或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有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会使猪体肝脏,肾脏解毒排泄能力下降,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一些养殖户打完药物一见病情减缓就停药,而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果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造成耐药性。如果有了效果就停药,不但治不好病,而且残余细菌还会反弹如:副猪嗜血杆菌。

 

误区六  不重视母猪的营养

 

母猪吃肥猪料或只吃玉米麸皮,殊不知这样首先营养是达不到标的,其次对仔猪初生重、母乳的质和量都会有影响,而且会造成母猪产后不食便秘、不发情等,对于一个猪场来说母猪是核心,母猪体质健康后仔猪才有可能健康。

 

饲养管理决定效益,精心的饲养时养好猪的基本前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