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堪忧!全省47.8万生猪养殖户普遍没有污染处理设施

2016-08-19 10:482040
  我省是生猪养殖大省。过去不当回事的生猪散养污染,如今随着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变得“零容忍”。近3 年,省环保厅接到的畜禽污染信访量呈爆发性增长:2014年同比增长45%,2015年同比增长42%,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0%,其中,投诉生猪散养污染的占到总量70%以上。

 
  散养户直排,面源污染新源头

 
  “你看,他家晒的猪粪,臭得俺家不敢开窗户。”在赣榆县石桥镇王集村1组,村民张大妈一边轰赶扑面的苍蝇,一边引暗访的记者来到屋后。只见邻居养猪场距她家屋后墙不足5米,粪堆中不断渗出的粪水,沿着自然沟,在她家屋后与邻居门前蜿蜒……“好在他家只养了20多头猪,前面大户养了200多头呢,沟渠里都是粪水。他们养猪赚钱,俺们可遭殃了。”张大妈愤愤道。

 
  王集村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全村有四五十户生猪散养户,规模在600头左右,因为养猪污染而产生的邻里纠纷不断。

 
  “这有暗管。”在睢宁县官山镇黄圩社区黄圩庄,举报人引记者察看一家猪场的“秘密”——长条形储粪池下方,埋藏一根直径约6厘米的铁管,铁管穿过道路,伸进一条大沟,沟里的水呈现深绿色,满是腐殖质,散发着猪粪的恶臭。“别看猪场内刷得挺干净,粪水却偷排入沟渠,污染了村庄。”举报人说。

 
  仪征市新集镇林果村北山,距茶园200多米,就是老赵夫妇的养猪场。“100多头猪,猪屎晒干卖钱,猪尿排在旁边大水塘里,不乱淌。”面对混浊的水塘,老赵却自称治污措施“到位”。“前阶段下大雨,水塘里的粪水漫了吧?”对于记者的问话,老赵“呵呵”两声算是默认。“做过环评吗?”记者又问。“这几年没见环保部门来过。”他如实说。

 
  全省生猪养殖大县如东,2014年生猪养殖户83902户,其中粪污直排户达16724户。特别是倚河而建的猪舍,粪便大多直接排放三四级河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重要源头。“通过近两年治理,目前生猪直排户已减到6000户左右。但要把面广量大的散户管控到位,实非易事。”县农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

 
  散养户中,苏中苏北占了八成多

 
  我省500头以上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64%,位居全国第6名。2015年底,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散户47.8万户,生猪出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

 
  省农委畜牧业处处长宋晓春说,全省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比例已达80%以上,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因此,我省主要是治理普遍没有处理设施的散养户。

 
  从散养户区域占比看:苏南12%,苏中22%,苏北66%,即苏中苏北占到散养户总数的88%。无疑,苏中苏北是全省治理生猪散养污染的集中区。

 
  “有人认为,散养户污染比规模猪场少,其实是认识误区。”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顾洪如说,养猪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以污水和恶臭污染最为严重。以粪便为例,全省年产畜禽粪便约7000万吨,其中20%-30%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养猪直排又是污染“大头”,造成水体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物和微生物致病菌。

 
  顾洪如忧心忡忡地说:“苏中苏北水系较为发达,散养户多点直排的污染点多,污染面大,治理难度也大。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很容易形成环境污染点,造成病源菌流行,产生人禽共生病。”

 
  “散养户偷排直排,为的是减少治污成本。”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杏龙分析,一头猪每年排泄粪便中污染物含量,约是一只家禽的10倍,所造成的水域污染面积及程度也更为严重。以养殖100头猪为例,每天场圈冲洗要产生2.5吨污水,达标排放的治理成本约15元,每月就是450元,散养户哪舍得花这个钱?

 
  居家养猪,污染乡邻往往更直接。王杏龙提醒:“猪饲料中添加剂微量元素超量部分、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也会随猪粪尿排出体外,造成难以根除的复合污染。”

 
  划定“禁养区”,倒逼粪污治理

 
  生猪等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宋晓春表示,要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依靠市场法则和法律手段,大幅度减少散养户。

 
  “当务之急,是强力推动省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水十条“)》落地生根。”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戢启宏说,“水十条”要求,年底前完成全省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并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目前,已有50多个县区完成‘禁区’划定,列出关停清单,但也有少数地区行动不快。相对而言,苏南推进速度较快,苏中苏北任重而道远。离年底‘大限’只有4个多月了,各地应时不我待。”

 
  禁养区之外的散养户如何管理?省环保厅和省农委有关人员的共同意见是:从严管控,科技减污。如建立分散养殖粪污收集、贮存、处理与利用体系,促进粪污就近还田;同时,追究乱排乱放散养户和有关基层干部责任。

 
  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任守文认为,要强化种养匹配理念,坚持种养结合、以地定畜,即土地有多大消纳能力,就养多少猪,而不是先养猪,再找土地消纳粪便。通常,一亩农田只能消纳两头猪的排泄物。如养多了,要及时应对消化,不能等污染积重难返了再治理。

 
  专家建议,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推进散户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执法水平。特别要提高散养户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解决粪污净化问题,严禁直排偷排,不能让散户猪“拱”脏“绿水青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我国饲料机械工业现在和将来
  我国养殖业在加入WTO以后,有了长足发展,同时饲料加工企业的也随着养殖业发展大潮,也在同步地不断向前迈进,而饲料加工企

0评论2024-05-301707

智能养殖:从局部到全局的猪场智能化落地
智能养殖:从局部到全局的猪场智能化落地张兴福博士精彩演讲《生猪智能养殖系统体系阶段性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

0评论2020-07-063815

2020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ETC 2020) 亮相成都疫后“首展”
2020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ETC 2020)亮相成都疫后首展由成都市政府支持,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等

0评论2020-06-053712

ETC 环球禽业云论坛开始注册!
2020年5月25日下午15:30,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主办的环球禽业云论坛精彩接力,为您揭秘未来国际禽业市场的先机,解读世界禽业

0评论2020-05-203700

第二十七届(2020)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 将延期至2020年7月在哈尔滨隆重举办
第二十七届(2020)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原定于2020年4月26-27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于疫情原因将延期至2020年7月3

0评论2020-04-1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