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黑龙江:因地制宜实现种养循环

2017-01-22 10:202020

  我省是畜牧大省,今后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不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同样要保持,两者应该并驾齐驱。两会上,一直从事畜牧业发展研究的省政协委员刘娣直言。

  作为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刘娣多年关注我省畜牧业发展。她对记者谈到,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些年我省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因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加上畜禽粪尿,造成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另外,我省是秸秆高产省份,年产秸秆700多亿公斤,但秸秆利用率不足40%。过度开垦耕种,长期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量少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快速流失、土壤板结、肥力逐年下降、土壤耕层厚度变薄。

  面对这些问题,依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与思索,刘娣提出了以下解决路径: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和种养互作。即在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总要求下,以经济学、生态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把种和养科学有机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其特征是注重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种植和养殖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生态化植保和防疫。其目标是3R:即减量化(Reduce),资源投入最小化;再利用(Reuse),废物利用最大化;再循环(Recycl e),污染排放最小化。

  对我们这个农业大省而言,应实现部分秸秆饲料化,以畜禽粪便结合秸秆生产有机肥,让有机肥还田,保护与修复黑土地。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种养融合、种养互惠互作,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刘娣对我省建立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是共生互惠型模式。即禽畜与作物同生共长的种养结合方式,畜禽阶段性放养于种植地块,实现农(林)“田育畜禽、畜禽肥田”的互惠双赢,提高作物和家畜产量和品质。主要有玉米-鹅、水稻-鸭和森林-猪等种养结合模式。

  二是交替互给型模式。根据土地承载力和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养殖场,进行种养交替循环互给方式生产,使资源和废弃物最大程度链接利用,减少化肥使用。主要有玉米-猪、玉米-牛、水稻-猪、水稻-牛、牧草-猪、牧草-牛等种养结合模式。

  三是针对共生互惠型,要解决畜禽放养阶段中作物品种选择、施肥、放养畜禽品种选择、放养密度等技术问题。按照“以养定种”的原则,推广养殖规模和种植面积最适配比、粮-饲(草)轮作、粮饲复种生产技术等。

  四是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进行模式工艺配套。重点在作物、畜禽和微生物之间的平衡互作。根据我省各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注重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五是培育经营实体,搭建依托平台。要做大做强种养循环农业,必须重视龙头企业建设,给以必要的扶持和科技支撑;引导龙头企业与院所、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契约、服务和资产联结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

  六是积极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种养循环互作农业管理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抓紧建立种养循环互作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标准,促进种养循环互作农业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我国饲料机械工业现在和将来
  我国养殖业在加入WTO以后,有了长足发展,同时饲料加工企业的也随着养殖业发展大潮,也在同步地不断向前迈进,而饲料加工企

0评论2024-05-301704

智能养殖:从局部到全局的猪场智能化落地
智能养殖:从局部到全局的猪场智能化落地张兴福博士精彩演讲《生猪智能养殖系统体系阶段性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

0评论2020-07-063812

2020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ETC 2020) 亮相成都疫后“首展”
2020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ETC 2020)亮相成都疫后首展由成都市政府支持,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等

0评论2020-06-053710

ETC 环球禽业云论坛开始注册!
2020年5月25日下午15:30,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主办的环球禽业云论坛精彩接力,为您揭秘未来国际禽业市场的先机,解读世界禽业

0评论2020-05-203697

第二十七届(2020)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 将延期至2020年7月在哈尔滨隆重举办
第二十七届(2020)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原定于2020年4月26-27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于疫情原因将延期至2020年7月3

0评论2020-04-1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