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设备网_养殖设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襄阳:畜牧养殖助力革命老区精准扶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2  浏览次数:334
核心提示:  革命老区王集镇,位于宜城市东北角,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全镇10588户、43120人,通过开展五评七看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达701户、1171

  革命老区王集镇,位于宜城市东北角,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全镇10588户、43120人,通过开展“五评”“七看”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达701户、1171人,16个村就有5个村被列为宜城市重点扶贫单位。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该镇党委、政府从“扶什么、怎么扶”入手,全镇干部上下一心,实施挂图作战,打响了一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集发力的扶贫攻坚战。

  观音村的困难群众正在同景光伏农业基地务工。

  特色种养助推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聚焦产业,才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走进6月的王集镇,处处都是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繁忙景象:投资10多个亿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在观音、双泉、田畈等村如期完工,开始并网发电带来效益;投资1.2亿元的观光农业正在庞居、双泉等村紧张施工;农家乐采摘园、汉货电子商务平台……一个个富民产业不断兴起。

  为落实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该镇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创新建立了三种带动模式,即:建立“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整村带动;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实现行业带动;建立“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富联动。

  目前,该镇每个村都有2个以上的优势产业项目,已形成以“甘蓝+娃娃菜”的蔬菜产业、“生猪+肉牛”的畜牧产业、“山药+麦冬”的高产值经济作物产业、“草莓+蜜桃”的旅游采摘产业、光伏发电和汉货互联网平台为特色的六大富民产业。其中,在“合作社+贫困户”带动模式上,全镇已成立了养猪、养鸡、养牛、蔬菜种植等12家专业合作社,吸收473户贫困户成为社员,带动他们发展;在“龙头企业+贫困户”带动模式上,已有80余户贫困户分别与市国庆农牧和襄大农牧签订合作协议,发展肉牛、生猪养殖,规模达到2万余头,实现了农户由散养到订单式养殖转变,稳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在“产业大户+贫困户”带动模式上,也有110余户贫困户在种植大户的帮扶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麦冬、山药种植1000多亩。

  硬化设施畅通富民之路

  5月30日,一辆东风货车沿着山间水泥路来到杨维清家的小麦地田头,收购他家刚刚用收割机收割的小麦。“田间小路硬化真是好,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运不出去了。”数着一张张钞票,杨维清高兴得合不拢嘴。

  杨维清是该镇双泉村二组人。像双泉村一样,该镇的响水、联合、庞居等村都属于山区村,群众的农田不是在山坡就是在沟底。因为以前的田间小道没有硬化,庄稼运输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行路难问题,王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以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精准扶贫。如今,该镇已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15000亩的中低产农田进行改造;硬化通组道路20公里,整修田间作业道40多公里,硬化沟渠20多公里;争取3000多万元资金对郝家冲、朱家沟、狼洞等7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淤扩容,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活力。

  “一村一业”推行帮扶到户

  6月3日,村民何飞虎又在“汉货平台”上接到“一笔五月桃”的订单,足不出户在家创收120元。

  何飞虎是该镇千柏村一组村民,因为手有一点点残疾不方便外出打工,在村党支部书记何超帮扶下借助“汉货平台”注册了一家网店,专门帮助周围的群众在互联网上买卖农产品。“在我们这里1斤还卖不到2元的五月桃,经过包装后在网上可以卖到4元钱1斤,不仅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我自己也有了收益,感谢何书记的帮扶。”

  在王集镇,每名困难群众都有量身定做的帮扶措施。镇党委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征求贫困户意愿,帮他们制定脱贫措施,引导他们脱贫致富。

  该镇扶贫工作办公室墙上,挂着扶贫攻坚作战图。全镇701户贫困户、1171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和计划脱贫时间一目了然。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原则,该镇对建档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推行挂图作战,采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办法,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