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很多时候把我们的养殖业与欧美相比,在这方面,我国的养殖业发展究竟遇到哪些瓶颈?如果与欧美相比,我们存在哪些差距?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提高我们的养殖效益?如果要提高,从哪些方面开始着手?溢佳创新公司总经理陈宏组织了行业内的博士、教授、专家齐聚一堂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由左至右分别为:溢佳创新公司总经理陈宏;天富莱溢佳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刘鹏甲;河南驻马店农业学校王爱勇教授;中国农科院北京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宪红;北京和谐阳光公司总裁谭绍江;原正大集团技术副总裁邱榕生博士 王爱勇: 我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一下,中西方的差异在哪? 我们有世界最优秀的猪的基因、现在设备水平也提高了、另外就是管理,说实话我们就差和猪抱一起睡了。以上这些都做得这么好了,还是养不好,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用药量很大。用药量可能占据整个用药量的52%; 第二,认知与道德水准。欧美的兽医可能在想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国的兽医可能想疾病怎么治得好。没有从本质上考虑,这就是一个差异。 第三,有差异性的饲料配方。关于温度,可能很多人都缺少思考,这是一个更大的差异。比较7、8、9三个月,丹麦温度在8~13℃,美国温度在12~23℃,平均维持在18℃左右,中国拿北京举例在21~33℃。带12个小猪的母猪,20℃时采食量7~8公斤,25℃采食量4~5公斤。29℃采食量3.5公斤左右。先从饲料配方说起。 中国的饲料基本一个配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不变。微量元素标准来自美国,钙磷盐、氨基酸、能量标准,一部分专家做实验,另一部分来自饲料企业商用配方。我们的标准?怎么来的,定义是什么,其实是规定没有应激、正常饲养情况下最低的营养供给量。但是中国的猪在遭受免疫应激、热应激、冷应激等情况下,所需要的能量及氨基酸就需要大幅度提升。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把8kg饲料所需要的营养放进4kg饲料里,4kg的营养怎么能满足8kg的需求。就像生育酚的添加量是有固定标准的,夏天采食量那么少怎么满足发情呢? 中国缺少对于母猪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饲养环境的差异性配方。这就是说,中国提高生产效益,想突破,饲料企业想突破,要回归价值的原点,让你的产品具有价值,否则难以突破。都说打造中国第一品牌的母猪料,打造的点在哪里?思路在哪里?设计理念在哪里?你要做配方一定要在养殖场里做,静静地与猪进行交流,向猪学习,动物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靠精心呵护和管理,回归养猪的原点。 顾宪红: 我们都是在大农牧行业为动物服务,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叫做动物福利。动物是生命体,也是有感知的,要维持生命需求持健康需求以及维持舒服需求。我们与西方的差异在哪?我认为主要在动物福利的满足程度不如人家。养殖过程中没满足动物的需求,他们就容易生病,从而造成了猪是难养。如果我们在生产中把动物照顾好,获得更好的肉蛋奶,养殖效益也随之提高,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的过程。 实际生产中,到底存在什么挑战呢?主要的还是应激因素。像动物适应范围之外的高温产生热应激时,动物摄入的营养会更多去对付应激,不用来生产。如果应激程度越来越大,动物大环境的抵抗能力就越来越差。这种情况用到人身上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怎么做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应激因素,这是生产效益提高的一个关键所在。 谭绍江: 为客户服务的本质就是客户的需求,客户是猪场,猪场是经济实体,猪场的核心诉求就是利润。你如果不能为他创造价值,肯定没有退路。 既然是养猪,养殖场的利益就离不开宏观大的环境,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村要美,农民必须要富;农民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怎么才能强,中国的农业就是土地资源,在国际上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所以要进行设施农业。要意识到农业是有生命的东西,可以种植花果蔬菜,养殖动物,提供其所需要的基本环境,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如果能进行人为干预,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条件要素,这就加设施农业,进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效能,这就叫产业升级。 中国种植业粮食以前总产量可12亿吨左右,而今年粮食总产量6.2亿吨,1吨粮食2000块钱,产值1.2万亿,中国生猪年出栏7亿多头,每头2500元,也得1.7万亿左右,猪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农产品。中国单一产品中排名前5位,生猪产业链总(或GDP贡献)在4.5万亿以上,所以养猪业是巨大的机会。 如何提高养猪场的基本效益?中国的养殖场现在是典型的金字塔分布:第一个群体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猪场,每个省没有几家,这个群体占中国生猪存栏比重肯定不超过7%;第二个群体,年出栏1万~10万头的中大型规模,猪年出栏共计1亿头左右,大约占比15%;第三个群体500~10000头,占比大约25%左右,这三个群体合起来叫规模养殖,农业部规定规模养殖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第四个群体,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和散养户,占比仍在55%左右,他们在逐渐退出。 资源配制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家庭农场将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预计10年以后依然占据60%的份额,而散户快速退出。如果未来群体还是7亿头猪,并无增减,现在主要5000万头猪是大集团的,新希望、温氏、正邦等不会买你的饲料,他们有需求但是没有市场需求,就与你无关。 家庭农场才是你的客户,如果你关注你的产品不关注客户需求,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你肯定服务不好他,他就不是你的菜。我们去欧美考察很多,仍是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但家庭农场本质上是家庭作坊,家庭作坊常常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谁能帮家庭农场从低效能变成高效能的生产组织,谁就厉害。这就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的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的生产效能,进而推动农业的产业升级。所以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我国,农牧行业,尤其是家庭农场,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 |
- 委托采购:025-66156563
- 商城入驻咨询:18952010540
- 投诉/行政部:025-66156563
- 图文传真:025-87167823
- 展会/商务合作:025-66156563
- Email:1084755436@qq.com